【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 长江滚滚东逝,运河贯穿南北,孕育出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 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万年上山”,实证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盛名千载,南湖上的小小红船承载千钧…… 古往今来,这里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并保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牢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嘱托,今日之长三角,解码“何以中国”的奥秘,探寻“未来何处”的答案,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增辉。 探寻中华文明“根脉” 从卫星视角俯瞰,长三角交通路网密布、万家灯火璀璨。半小时通勤圈、1小时生活圈、3小时高铁圈……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数千年前,“长三角人”同样联系紧密。 刚公布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榜上有名。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至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 ![]() 考古人员在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发掘现场(2023年9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东升表示,这一遗址对于探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水稻栽培、独木舟制作、犁耕技术、玉礼器和瓷器制作……长江下游早期文明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今年6月将迎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 2024年4月23日,游客在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游览。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在筹备全流域文物大展;在杭州,也正举办一场“韵合运河”书画作品展,近百名诗人、书画家围绕申遗成功创作近百幅作品…… ![]() 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古运河相映成趣(2023年6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通过深入系统梳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 2024年1月14日,观众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参观。新华社记者冯源摄 杭州城北、良渚港畔。走进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阁”,如同置身于中国古典山水画中,馆园一体、园景互融,呈现宋韵之美。该馆已征集到各类版本330万册(件)。这座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 ![]() 2024年4月20日,观众在浙江杭州国家版本馆内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冯源摄 盛世修典,丹青传世。近年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从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样书库房出发,走向全国各地,并开启环游世界的模式。大量珍稀的图像文献还原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从历史中“走出来”。 从古至今,长三角地区物阜民丰、文化昌明。奋进新征程,这片热土上富含的文化底蕴,必将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丰沛的活力。 文化高地绽放时代繁花 科技赋能舞台,传统与现代呼应。 南京图书馆馆长以AI形象介绍馆藏文物;黄梅戏等古老戏曲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年轻人追捧;无锡“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让昔日大门紧闭的名人故居成为展览、研学、演艺等新空间…… 长三角,这片不到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创造着经济奇迹,也书写着文化辉煌。 《觉醒年代》《人世间》等蕴含中华文化气度风范的作品激荡人心;昆剧《瞿秋白》、淮剧《小镇》、苏剧《国鼎魂》、锡剧《烛光在前》等接连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昆曲等非遗传统文化破圈现象层出不穷…… 以高品质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GDP,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人文鼎盛、经济繁荣,经济发展和文化兴盛相融互促、相得益彰,造就了长三角的独特气质。 南京秦淮河,因“文”而名,因“文人”而盛。如今,河畔依旧绿窗朱户,1300多家科技型企业落户“秦淮硅巷”,涉及物联网、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朱自清笔下的那些“古董铺子”里,收藏最活跃的创意,也集聚最前沿的创新。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 站在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智塔45楼,黄浦江一览无余。放眼远去,历史悠久的龙华塔挺拔秀丽,总投资逾600亿元的西岸金融城正陆续建成。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在黄浦江畔实现了水乳交融。 为“走在前列”注入精神动力 每天8时53分从上海西站开出,18时10分由嘉兴站返回,单程约一个半小时,这是“南湖·1921”列车时刻表。这列2021年6月首发的红色旅游列车,复原了中共一大代表的行车路线。 ![]() 2022年8月30日,乘坐Y701上海至嘉兴“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的旅客在铁路上海西站准备出发。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到南京雨花台、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日前,“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TOP20出炉,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革命旧址串珠成链。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是党中央赋予长三角地区的时代使命。 强国事业,离不开精神引领;复兴征途,更需要信仰铸魂。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每到周末,常州城里的瞿秋白纪念馆总会迎来许多青少年。纪念馆本是瞿家祠堂,门前曾有一条觅渡河、一座觅渡桥。 ![]() 2024年1月3日,市民在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同志故居参观。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革命年代,先辈们“觅”的是救国救民之道,“渡”的是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革命之路。今天,曲曲折折的觅渡河已难觅踪影,地铁、高铁、高速公路、航班四通八达…… 去年底,常州成为最新一座GDP跨入万亿元的城市。至此,长三角共拥有9座GDP万亿元城市。 ![]() 这是2024年1月5日拍摄的位于常州溧阳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区(无人机照片)。2023年常州市GDP达到10116.4亿元,中国GDP“万亿城市”再添新成员。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曾经,这里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曾经,这里涌现出安徽凤阳农村改革、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浦东开发开放。 如今,从长江经济带到长三角一体化,从“一带一路”交汇点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长三角依然胸怀天下、敢为人先。 源流深者,光澜必章。肩负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长三角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将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 ||
|
||
相关新闻
|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