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国内国际  >  图说世界
“根本忙不过来!”汉服妆造师为什么这么“潮”?
www.jxnews.com.cn   2024-03-11 09:28:00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章峰    作者:

【字体:    】 【进入论坛】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今年总台春晚节目《年锦》和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赢得广泛赞誉。网友点评:“满满的文化自信。”“有了‘国潮’加持,夜幕下的西安恍然间变身长安。”

      来自陕西西安的“95后”康敏就是西安分会场的一名化妆师,平日里她的身份是一名汉服妆造师。汉服妆造师是哪种师?怎么让“国潮”的热度一直保持下去?康敏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展开了对话。

      从“小众”爱好到“大众”审美

      “国潮”出圈催生新职业

      几年前,汉服还没有那么火热的时候,康敏就经常穿着汉服出门。那时她经常被问到“你是要去表演吗?”“你是要去唱戏吗?”面对这些疑问,康敏并没有放弃自己看起来“小众”的爱好。

      后来,汉服文化登上春晚舞台,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甚至闯入了国际友人的视野,“小众”爱好终于转变为“大众”审美。康敏也从之前的工作辞职,进修专业技术,转型为一名职业的汉服妆造师。借着这股汉服热“东风”,她创立个人工作室,为来西安感受传统文化的游客们选配汉服、设计妆容。康敏说,目前在西安注册的汉服体验馆就超过了3000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观察到,汉服热近些年快速发展,呈现出圈态势,还渗透到演出、游戏、文旅等诸多领域。

    △康敏正在设计造型

      康敏说,汉服馆的生意是和旅游业紧密相关的。在周末、节假日这种“旺季”,体量大一点的汉服工作室,日接单量可能是上千单,体量小一点的汉服馆也会超过几百单。文旅融合,成为“国潮”出圈的密码之一。

      在张颐武看来,虽然一些时尚热点、流行样式会发生变化,但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的结合是大趋势

      张颐武认为,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有多种可能,比如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色彩,马面裙摇身变为时尚文化元素就是很好的案例;除此之外,运用人工智能AI等新领域新技术进行传统文化的嫁接,也可以为推进“国潮”的创新发展带来潜力。

      汉服火到国外,“国潮”出海靠什么?

      不仅是国内的年轻人,很多外国人也开始喜欢汉服等“国潮”新品。

      “国潮”文化怎么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张颐武表示,“国潮”走向世界,要更注重文化和本地的契合,挖掘更多样的形态,扩展更丰富的路径,需要给国际友人更多新鲜感、吸引力,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传播不能走样,要坚持把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传达出去

    △外国人挑选汉服

      “国潮”何以成潮?从“涓涓细流”到“奔涌成潮”,“国潮”是时尚的潮,也是经济的潮,传统和潮流融汇,打开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也展现了更深层的文化自信。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