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4年山河不屈,14年浴血奋战。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92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至今仍回响不绝,激荡奋进力量。 ![]() △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 “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再次提到东北抗联精神。 在那段烽火岁月里,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用鲜血筑起钢铁长城。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与饥饿,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5昼夜。面对敌人劝降,他大义凛然地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共产党员赵一曼在牺牲前,给儿子写下这份催人泪下的遗书。 硝烟虽然已远去,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一代代中华儿女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 △东北大学学生走在一二·九请愿游行队伍最前列。 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希望东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始建于1923年的东北大学,始终以育人兴邦为使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 1932年,日寇多次以高官厚禄相引诱,提出要东北大学学子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于当年7月举办的奥运会。刘长春公开发表声明:“苟余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 在北平,东北大学学生走在一二·九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在西安,他们走上街头,请愿要求“停止内战、枪口对外”;在抗日战场,他们投笔从戎,浴血奋战。 从文化救国到工业报国再到科技强国,百年来,东北大学学子矢志报国的脚步,从未停歇。 如今,白鹤滩水电站、川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建设,都坚实地刻下学子们的奋斗印记。 青年学子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正是传承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 不久前,在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纪念馆,重温了“哈军工”的光荣历史、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风洞群、第一架高性能歼击机的试制、第一艘水翼快艇…… ![]() △2022年,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以“一箭五星”方式成功发射。哈尔滨工程大学船海结构物安全与舒适性团队为发射船进行结构动态监测。 面对由“哈军工”开枝散叶而来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广大师生,总书记寄予厚望:“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建设新中国,就明确要抓教育、抓科技、抓人才。东北人才荟萃,要稳定人才队伍,培养青年人才,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去建设!”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在当天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还是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将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 ||
|
||
相关新闻
|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