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5月30日上午,我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里木油田开钻。这既是我国深地探索的里程碑式进展,也是人类拓展认知边界的一次大胆尝试。 为什么要掘地三万尺?有哪些风险挑战? 驶过茫茫瀚海,伴随隆隆轰鸣,带着一连串问题,记者来到“深地塔科1井”开钻现场一探究竟。 开钻现场,沙丘环绕,彩旗飘动,井架高耸,200多名科研人员和工人屏气凝神等待开钻指令。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设计施工的“深地塔科1井”,机器轰鸣,蓄势待发。 11时46分,随着一枚坚硬的钻头刺入沙漠,万米深井工程正式启动。司钻南海胜操纵我国自主研发的钻机,将钻杆稳稳打入地下。“心跳加快,我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南海胜说。 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之一,塔里木油田是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开钻万米深井,不断向深地“要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 “深地塔科1井”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夏季地表温度最高超过70℃,冬季最低温度低于-20℃,常年风沙肆虐。 经过几亿年地壳运动,塔里木盆地的地层变得支离破碎,其构造被地质学家们比作“一摞盘子摔碎了,又被踢了几脚”。这意味着相较其他地方,塔里木盆地的钻井施工难度超乎想象。 入地万米,还将面对超过200℃的高温、1700倍于大气压的高压。极端环境中,钻杆“像面条一样柔软”,其表面压力相当于“在指甲盖上站了一头大象”。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负责人蔡振忠介绍,越接近万米深地,难度越呈几何级倍数增加。 面对重重困难,万米深井能否探得“深地宝藏”? “可以说我们是‘开盲盒’,但绝不是盲目开。”在蔡振忠看来,开钻万米深井颇有信心。 近年来,我国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已多次刷新“中国深度”。仅塔里木油田超过6000米的深井数量已达1700多口,占全国80%以上,最深井已达9396米。这为万米深井工程提供了基础条件、技术准备和经验积累。 为保证钻井施工顺利,近百名精兵强将云集沙海腹地,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深地铁军”。此外,依靠世界领先的三维物探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大致“看清”井位所在的地层结构,这相当于为万米深井要穿越的地层做了一次“CT”。 为克服超高温、超高压的地下极端环境,石油人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搭载“硬核”科技的钻井装备,如钻深可达12000米的钻机、适用于复杂地层的特种钻头等。 4年前,闵鹏在塔里木盆地参与钻探当时亚洲陆上最深井,成功向地下挺进8882米。如今,他又转战万米深井,担任钻井平台总监。“从理论到技术、装备都有了长足进步,我们有信心把这口井打快打好。”闵鹏说。 入夏的塔里木盆地,大漠胡杨披绿,井区机械轰鸣。“400多天后,埋藏数亿年的‘盲盒’将被打开。”蔡振忠说。 | ||
|
||
相关新闻
|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