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题:乘风扬帆向前进——写在“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闭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安蓓、王雨萧 70年栉风沐雨,70年风雨兼程。 2019年12月31日下午5时30分,“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闭幕。自9月23日开幕以来,100天展期内,现场累计观展人数达315.59万人次,网上展馆有效点击量为1.4亿次,网上展馆点赞留言数超2500万次,掀起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潮。 年末的北京,寒风凛冽,但北京展览馆内外依然游人如织。展厅内,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让人们倍感振奋;走出展馆,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亿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展览由“序”“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五部分构成。其中,“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三个部分,按照年代顺序,逐年展示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在每一个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呈现了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讲解员彭心贝告诉记者,100天展期内,她如同日日行走在70年“时光隧道”,向一位位参观者讲述祖国的飞速发展和沧桑巨变。 “很多参观者是和共和国一同成长的,我遇到过参与‘三线’建设的老夫妇、测量珠峰高度的队员、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会给我讲述展板背后的故事。”彭心贝说。 70年,探索一条道路—— 展览中,“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重要中央全会”“历次五年规划(计划)”两条主线贯穿始终。围绕两条主线,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阶段发展成就穿插展示、互相呼应,如同展览之纲,忠实记录着70年非凡成就背后的艰辛与辉煌,深刻揭示70年伟大跨越背后的深刻道理。 “展览如同一扇窗,从这里,世界能看到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什米说。 70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矢志不渝——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婚房场景,到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家庭场景,再到现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景……一个个生动景象和珍贵展品,把参观者带回曾经的岁月,感受70年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凸显70年新中国发展的温暖底色。 煤油灯、飞鸽自行车、牡丹牌缝纫机……展厅一角,橱窗里摆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用品勾起北京市民王阿姨的回忆。她告诉记者,1978年,家里买了第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在当时是一件“倍儿有面”的大事,足足花了半年的工资。 “这些年过去,自行车早就‘变’小汽车了,现在家里电视能上网,洗衣机全自动,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王阿姨满脸笑容地说。 70年,一个文明古国向创新大国跃升—— 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卫星,到“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墨子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一个个产品原件、一副副沙盘模型,150个“新中国第一”如同时间长河中的颗颗珍珠,呈现70年来全国上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实现伟大突破的“高光时刻”,彰显一个创新大国崛起的时代风采。 70年,亿万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是始终不变的旋律—— 70年7面英雄模范人物墙,诉说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英雄模范们战天斗地的先进事迹,彰显了国家繁荣背后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弹奏出激励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时代强音。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文女士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来参观展览。“趁这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孩子了解中国是怎样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向今天的辉煌,让爱国情怀从小就根植在他的心里。”她说。 走出“时光隧道”,成就展将观众引向一艘在蓝天碧海中搏击的航船。片片风帆扬起,点亮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伟大征程中的60个关键指标,以“数读”形式呈现70年发展成就。 展览虽已落幕,永不落幕的线上展览还在进行,见证中国航船奋发向前,不断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 ||
|
||
相关新闻
|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药品信息服务证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