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赵凤桐 昨晚,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国土之声”发布消息称,中央近日决定,赵凤桐同志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职务,免去王寿祥同志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职务。 昨天的《北京日报》已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共中央批准:赵凤桐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关于赵凤桐的具体任职去向,直到昨晚才由“国土之声”的微博正式公布。 公开资料显示,赵凤桐1954年12月生,从1988年5月至今一直在北京任职,先后在平谷、昌平、海淀三个区县担任一把手,是典型的在北京地区成长起来的官员。 2006年,赵凤桐开始担任北京副市长,当时的北京市市长正是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调任国土部之前,赵凤桐担任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 据了解,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协助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部机关、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人物 行事风格被评“旋风式”“高效率” 2012年7月,在北京市委换届时获得连任的赵凤桐,担任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职务,后担纲政法委书记一职。 一人身兼市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两个要职,这在31个省区市党委中均比较罕见。不过,同时担任两个要职,这种情形对于赵凤桐而言,已非首次。 2009年11月13日,彼时身为北京市委常委的赵凤桐,受命担任海淀区委书记,开创本市由市委常委自上而下出任区委书记的先河。对于赵凤桐的人事任命,当时许多报道用了“空降”二字。 担任昌平区区长期间,赵凤桐曾说,“要少一些空谈,少一些应酬,多深入基层,多抓落实”,这也是其行事的写照。 上任两天后,赵凤桐便首次以海淀区委书记的新身份出现在西北旺镇唐家岭村,对唐家岭地区总体整治及旧村改造工作进行调研。这个不到3000人口的唐家岭村,房客超过5万人,其中三分之一为大学毕业生,村中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该村也被形容为蚁族聚集区。仅仅4个月后,唐家岭整体改造启动,18.8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中,公租房占到约10万平方米。 当时的赵凤桐,还担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这也是中关村管委会首次配以副部级领导。由一名市委常委担任两方领导,这被认为有利于加强协调、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中关村和海淀区的发展。 赵凤桐的行事风格,曾让海淀当地官员感慨为“旋风式”“高效率”。但他同时也被评价为“平易近人的副市长”、“一位熟悉的长辈”。 卸任北京职务、转战纪检系统,这对于赵凤桐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其行事也更值得期待。 -简历 赵凤桐,汉族,辽宁辽阳人,1954年12月出生,1973年2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文化程度,工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曾任北京工业学院化工系办公室副主任、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试验区工委副书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试验区工委书记,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北京市平谷县委书记,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昌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2011年2月,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 2012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兼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北京市教工委书记。 2012年7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北京市教工委书记。 2013年8月,任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政法委书记。 2014年7月22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 (记者陈荞) |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