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 刘丁宁 【颤抖吧!辽宁文科状元复读仍是状元!】去年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选择退学复读,希望追求更纯粹的国学,圆梦北大中文。今年,她以666分再次拿到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这次,她报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 6月10日华商晨报报道:“与其浪费时间不如重选一次” 2013年辽宁文科最高分刘丁宁复读高考班主任、同学还原真实的她 普通与特殊,词义截然相反的两个词,同时出现在本溪19岁女孩刘丁宁身上。 其普通,她不过是今年辽宁23万高考生中的一个;其特殊,她曾是2013年辽宁省文科高考最高分,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得72万奖学金。 没人想到波澜来得如此之快。波澜源自于她的一个举动,港大就读一个月后,她决定返回本溪母校复读并重新高考,这在外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猜测纷至沓来。 今年高考前夕,刘丁宁参加了北大在辽宁的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出色。刘丁宁所经历的一切,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好奇与关注。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孩?通过她的班主任,她的同学,或许可以梳理出2014年刘丁宁复读生活的细水流长。 “优秀的人更需要独处的时间” 班主任眼中的她 刘丁宁复读的班是本溪市高级中学三年级14班,徐楠是她的班主任,“我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复读生对待,没给她特别关注。” 徐楠并未掩饰得知刘丁宁复读时的惊讶,“为什么啊?”这也是当时得知此消息人的下意识反应。 惊讶的同时,徐楠不太相信当事者对外界所说的回来原因,在她看来那不过是应对的托词,“我不会觉得是‘不适应或跟不上啊’或者是‘应试教育下到那边换成开放式的,就不适应了’,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刘丁宁不是我们学校第一个到港大的学生。” 徐楠从得知刘要到她的班复读,到见到刘丁宁,可谓在瞬息之间,“(她)周一到班上,周日晚上我得到的通知。” “这孩子挺有主见和主意” 记者(下面简称记):她是几月份到您班的? 徐楠(下面简称徐):2013年10月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记:老师之间议论这件事吗? 徐:没有,知道她回来的范围不是很大。一开始我们也不希望她回来,希望她能适应那边的环境,但这孩子挺有主见和主意。 记:您为何有如此评价? 徐:我们第一次面对面聊天,她和我唠的原话就是:我感觉在香港一直待下去也可以像父母说的那样,考研究生再回到北大,但我觉得(花费)这个时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不是我想追求的,我干嘛在这儿浪费时间,与其这样不如再重新选择一次。 什么事情她都希望纯粹一些。我们曾聊过一些细节,她说之前在港大选课,课程设置上和她要学的有一些距离。 记:她是学校安排到您班上的? 徐楠:应该是学校安排进来的,因为我这个班学生实力相对较强,可以找到对手,有助于燃起她的斗志。同时,她的到来也带动了班级其他同学。 记:她到您班里,您有压力吗? 徐:有一种担心,担心她的心态。因为复读生一到最后时期心理压力特别大,特别担心临近高考时她的心态有波动。 记:她是否出现了您担心的波动? 徐:没有,她的状态是越来越好。 “我对她说:你回来是享受这个过程” 刘丁宁的家人给外界关于她复读的原因,是想重新考取北大。 复读后,班主任徐楠感觉到刘丁宁有过一段迷茫和矛盾。她曾对徐楠说,自己同学都去了北大,明明自己也可以去,为什么会再来一遍,再经历一次高考? “你是回来找一种成功感,让你感觉喜悦。”徐楠当时这样安慰她。 记:您为什么说她回来找成功感,高考最高分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成功。 徐:因为她很会学习,她能找到命题思路而且乐在其中,她完全是从为什么要这么命题的角度、而不是做题的角度(学习),所以我安慰她是享受这个过程,她也承认。 记:她是否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承担着天大的压力? 徐:当你天天和她接触,你会发现她根本没什么压力。 记:她向你倾吐了几次“苦水”? 徐:刚来不久谈过一次,后来断断续续谈过几次,包括之前那次自主招生。 记:她参加了两次北大自主招生,心态有什么变化? 徐:那次她没报任何希望,她喜欢语文,对数学类的不感兴趣,那年考数学语文两科,没有政治和历史这些她的强项,她觉得自己实力不是很够,就没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这一次她希望获得北大认可,在备战中可能与之前有了对比,所以有些伤感。 记:备战伤感时她和你说过些什么? 徐:她是个感性的人,看见桃花开了会觉得非常惊喜。 记:您说过她是一个有主见和主意的孩子,又对北大心驰神往,但2013年她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 徐:家长的话说得特别形象,他们认为,刘丁宁当时对北大的情结就像少女初恋。但家人总是希望可以替孩子把握一下,站在更高更长远的立场上,不断向其陈述港大的各种好处。 她毕竟是个孩子,可能听说港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也产生了迷茫,等去了才发现和她理想中不太一样,又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港大的环境与她的目标迎合上了,她可能也会接受那里。 “有句话叫越优秀越孤独” 徐楠在把刘丁宁介绍给同学时,还是费了些心思,“我为此特别做了一个课件,我讲完后,她哭了。” “我叫刘丁宁,这一年将和大家一起度过。”刘丁宁第一次走进复读教室时,语速非常快地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随后平静落座。 倒是底下同学们不平静了,“哇,是那个刘丁宁不?”全班同学都很兴奋。 “亲眼看见刘丁宁站在我们面前之前,我从没相信过之前听见的关于状元要复读的消息。当自我介绍中‘刘丁宁’三个字一出,小伙伴们就惊呆了。在随之而来的模拟考试中,她马上以绝顶高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刘丁宁的同学李芷这样描述。 记:您是如何向同学们介绍刘丁宁的? 徐:我周日晚上得到通知,周一刘丁宁正式到我班复读,晚上我临时准备了小课件,希望把她的事自然地融入班级里。当时做了一个ppt,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应该朝着自己的目标竭尽全力,而刘丁宁与我们不一样就是,她是一个敢于重新开始的人。当时讲完刘丁宁就哭了,其他同学也就明白了她所做的选择。 记:毕竟她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又比同学们大了一岁,她融入集体艰难吗? 徐:有句话叫“越优秀越孤独”,我觉得她并不是特意想要与他人有一定距离,我觉得应该是“优秀的人更需要独处的时间”,才能悟出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所以会觉得确实有一定距离。她有自己孤独的一面,但一旦有同学在学习上需要帮助,她会特别详细地帮助讲解。包括聊天中有共同话题,会滔滔不绝地和同学聊在一起。但她学习的时候,她有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 记:她有相对要好的朋友没? 徐:她回来的时间比较短,说她有像发小一样的朋友就有点假了。 同学眼中的她 敬佩刘丁宁为实现梦想的坚持 记:和刘丁宁成为同学,你们有何感受? 姚依宁:那时她还是神一样的存在。除了乐观,在她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个人可以多努力。 张世超:虽然看起来很柔弱,但实际上是一个内心纯粹而强大的人。由最初的生疏,到很快融入新的环境,在课堂上找回自己的状态。 李芷:我曾对她那种疯狂的学习行为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复杂感情。她总是喜欢摸摸和她关系亲密的女同学的脸;她在学校旧桌上看见上届同学的老照片无比激动;她喜欢晚上在操场跑步,有时还唱着儿歌。她很单纯,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为了梦想的一往无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郭昊昆:第一眼看到刘丁宁出现在教室,除了惊异还是惊异,很难相信一个受万人瞩目的高考状元竟选择来复读。 刘丁宁虽然给同学们的感受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敬佩刘为实现梦想的坚持。 同学李芷的祝福,或许也是刘丁宁其他同学对她的祝福,“状元姐姐,相信你一定可以实现你的梦想。虽然你貌似不太喜欢别人称你状元,但是在我心里,你就是状元,实至名归。我佩服你,如此而已。” 本报首席记者段芳宇记者佟宇 |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