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 用“九死一生”来形容温州的郑阿姨,一点都不为过。 因为鱼刺卡在喉咙,刺穿了心脏主动脉,医生给她做了开胸手术,才保住一条性命。医生说,和郑阿姨类似的病例,近年国外报道过近90例,仅两例存活。 记者从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了解到,今年2月以来,医院已接诊30余例鱼刺鲠喉患者,绝大多数患者在五官科或胃镜下都可以顺利取出鱼刺,也有患者习惯性地用吞咽饭团等方式将鲠在食道口的鱼刺推送至第二狭窄处,刺伤了靠近心脏的大血管或气管,造成险情。 一根鱼刺卡在喉咙 吞米饭、红糖,一点用都没有 温州人喜欢吃海鲜,鱼也是每户人家经常吃的菜,特别是血脂、血压偏高的人,都尽量少吃肉,多吃鱼肉了。 郑阿姨今年52岁。不久前,在吃晚饭时,她被一根鱼刺卡住了喉咙。郑阿姨按照温州当地的土办法,赶紧咽了两大口米饭,又吃下一块红糖,可喉咙依然不舒服,鱼刺还是卡在那里。 郑阿姨想,睡一觉说不定就好了。两天过去,她依然觉得不舒服,赶紧去医院。郑阿姨觉得,取根鱼刺,应该是几分钟的事情。 没想到,医生的话,让郑阿姨吓了一跳。 检查发现,或许是因为吞咽米饭的缘故,那根鱼刺已经转移到了食道的第二狭窄处,并已刺破食道壁扎入了心脏主动脉。 食道的第二狭窄处,靠近心脏部位,旁边就是气管和主动脉。医生打了个比方,鱼刺卡在那里,就好比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破血管后引起大出血,非常危险。 郑阿姨很快被安排进手术,做了开胸手术取出鱼刺,她的一条命,这才算是保住了。 一根小小的鱼刺 为何会如此要命 能够及时取出鲠于致命部位的鱼刺,在医生看来,郑阿姨算是幸运的。 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朱丽明医师表示,临床上已有多例病人因鱼刺鲠喉死亡。此前,温州市区一名50多岁的病人,鱼刺扎进动脉血管后疼了三四天一直没有就医,赴院就诊几天后出现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一根细细的鱼刺,怎会有致命的威力?朱丽明医师解释,这是因为鱼刺所在的食道第二狭窄处,紧挨主动脉弓,一旦鱼刺通过食道黏膜将主动脉血管刺破,“造成的大出血可以用‘井喷’来形容,几分钟内患者就会失血过多而死”,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成人的食道长度为25~30厘米,食道有三个狭窄处,最常见的鱼刺鲠喉位于食道口径最窄的第一狭窄处,即食道的起始处。“食道第一狭窄处鲠住鱼刺,大家习惯用大口的饭将它往下推,如果鱼刺以竖位下行,兴许能进入胃里。”朱丽明医师称,鱼刺下行位置是不固定的,很容易卡在第二狭窄处。 “第一、第二狭窄处相距4~7厘米,但卡在第二狭窄处则危机重重。”他称,人体内最靠近心脏、内径最粗、压力最高的血管,就是主动脉(弓),它紧贴食道第二狭窄处,鱼刺穿破食道壁、扎进主动脉,早期表现为食道疼痛,数日后伤口炎症加重,最终导致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破裂,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医生表示,即使鱼刺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肠道,“除非是特别细的鱼刺在胃里可由胃酸软化,否则,留在肚子里就是一颗定时的炸弹。”有可能扎破黏膜,引起胃肠道溃烂、穿孔,部分患者需要开腹手术。 提醒 民间取鱼刺的小偏方 会造成二次伤害 据粗略统计,今年2月份温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诊了近30余例鱼刺鲠喉的患者。 朱丽明称,喝凉水、抠喉咙、吞饭团、灌米醋、咽红糖等民间常用的取刺偏方并不可取,还有可能增加鱼刺带来的危险。 他介绍,扎在舌根部、扁桃体、咽喉前壁的鱼刺,可在家中由镊子夹出,鲠在食道第一狭窄处的鱼刺则需通过五官科或胃镜来取出,一般在五六分钟内就可夹出。若通过吞饭团、灌米醋、咽红糖等民间常用的取刺偏方,很可能将鱼刺推向食道第二狭窄处或第三狭窄处,这样就很危险了。 在专家看来,大口喝水、大口吃饭,对于咽下鱼刺不仅效果不大,一招不慎还会有反效果。吞醋软化鱼刺的办法看似可行,实际操作中对于软化鱼刺的效果并不大,更有烧伤黏膜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吞咽鱼刺后,如果出现食道附近疼痛或有持续性发烧或咳嗽症状,有可能是已造成了二次伤害,需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通讯员张雅丽驻温州记者苗丽娜/文林焱挺/制图 |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
![]() |
吓死人的另类搞笑 | 张柏芝疑与老外开房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