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武汉江段惊现近10种“洋杀手”市场上买的鱼也不能放生一影响长江水质二存在改变原种基因的隐患 原本善意的放生,有可能给长江水生资源造成恶果。昨天,武汉渔政部门向本报披露,市民向长江、汉江放生有害物种的行为,如今越来越频繁,甚至一卡车一卡车地倾倒。如何在保护长江的前提下科学放生,市民急需补课。 有人买一卡车鱼倒进长江 就在前不久一次取缔长江“迷魂阵”(非法捕鱼工具)的行动中,渔政执法人员一网拉起了三只巴西龟和一堆死鱼。 近四年,长江、汉江武汉段累计发现了近10种外来“入侵者”,有巴西龟、鳄鱼龟、福寿螺、淡水白鲳、革胡子鲶、俄罗斯鲟、匙吻鲟、杂交鲟等;今年更“恐怖”,新发现了淡水鱼的“杀手”—清道夫鱼。 市渔政处介绍,巴西龟发现得最多,几乎每次取缔“迷魂阵”时,都能捞起几只被迷晕了头的巴西龟;鳄鱼龟很凶猛,会袭击人;发现革胡子鲶那一年,渔民反映江里的青虾都被吃了,捕不到虾了;清道夫鱼是今年一位市民在汉江边钓鱼钓起来的,以前在外地江段发现过……这些“洋生物”之所以会侵入长江,是市民随意放生所致。 还有些市民,随着生活富裕,花钱从水产市场鱼贩手上批发几百斤财鱼、喜头鱼,用卡车或面包车运到江边,哗啦啦一次性倒进江里。这种大批量放生的情况,近两年越来越多。 市民放生的竟是“杀手”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刘焕章说:“一旦外来物种扩散,长江原种资源将受到很大威胁。它们吃我们的鱼虾、鱼卵,破坏生态平衡!” “它们多产于美洲,有的以食用为目的,有的因为观赏价值,被引入国内进行人工繁殖,市民很容易就能买到。但是,它们不可以放生到自然界。以巴西龟为例,它吃肉,繁殖力强,存活率高,抢夺食物的能力比任何中国本土龟种都厉害。如果放生到自然界,由于没有天敌,它会大肆侵蚀本土生态资源,已被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列为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也被我国列为外来入侵物种。” “清道夫鱼的身上长有迷宫一样的花纹,属于观赏鱼类。成年鱼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还能大量吞食鱼苗,在国内也没有天敌,很容易在江河中大量繁殖,威胁淡水鱼类的生存。”福寿螺也因为危害水生动植物,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渔政部门认为,水产市场上卖的财鱼、喜头鱼,虽不是外来物种,但属于池塘密集养殖,塘里会下药,鱼不是纯种,混杂了死鱼,也不应当放进长江,不仅存活难,死得快,放生成了杀生,还影响长江水质,存在改变原种基因的隐患。 放生者“打游击”监管难 目前,长江、汉江里的“入侵者”多到什么程度了?市民向两江放生有害物种,该如何监管?市渔政处表示:“具体数目尚无统计,趋势是增多,须防患于未然。市民放生多是个人行为,没有固定地点,两江四岸都有,常趁人不备进行,发现了只能劝阻,但放生者不怎么听。” 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里,明文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展规模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应提前15天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但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目前只能宣传引导、说服教育。”市渔政处相关人员说。 长江里可以放生什么? 有的放生者为自己开脱:“渔政部门每年也往江里放生鱼苗啊,数量更庞大,上百万、上千万地放。” 根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渔政部门出于保护长江原种资源的需要,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使用的苗种,全部是本地种的原种或者子一代,如长江四大家鱼—草、青、鲢、鳙。它们全部来自有生产资质的原种繁殖场,经检验检疫合格,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 市渔政处呼吁:个人放生选择的水生生物,也要符合上述条件,才是合法合理、对长江和人类有益的。市民如果有心向善,可以通过渔政部门联系原种场,购买正确的放生物种,或者参与到渔政部门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中来。平时,市民如果发现奇怪物种,请及时向渔政部门报告。 记者胡蝶 |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