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麻将在美国风行,每月都有比赛,犹太裔女性特别喜欢。 台湾“中央社”图 中新网9月9日电 只有华人喜欢打麻将?台湾“中央社”日前刊发一组报道,指不少美国人也对麻将情有独钟。麻将自1920年传入美国后,与一般亚洲麻将相比,打法大不同。在南加州几乎每个月都有麻将比赛,麻将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可不比在亚洲逊色。而犹太裔美国人是麻将在美国风行的主要推手。 老美疯麻将 常常有比赛 华人喜欢打麻将,其实美国人也不例外,尤其是犹太裔美国人,麻将也是他们主要的休闲娱乐之一。南加州就常举办麻将比赛,以“比尔与茱蒂麻将俱乐部”来说,每个月都会举办两场麻将比赛。 别以为参赛的人不多,事实上,每一场麻将比赛都报名额满,为了满足这么多有意参赛的人,比尔与茱蒂必须在不同的地方安排麻将比赛,几乎涵盖整个洛杉矶郡、文杜拉(Ventura)郡、圣伯纳地诺郡(San Bernardino)、河滨郡(Riverside)与橘郡。 7月底一场在圣费南多山谷一处犹太教堂举办的麻将大赛,比尔与茱蒂安排了27桌,全部爆满,整个教堂大礼堂内满满27桌,挤满百余名老太太,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麻将牌,一到现场就将麻将摆到桌上,全场都是麻将声。 比尔说,他们每个月大概都会办两场麻将比赛,每一次都会爆满,只收取微薄的报名费,而这些报名费主要也都捐给弱势团体。 比尔自己也打麻将,比起一般风行于美国人之间的扑克,他更喜欢打麻将,因为麻将更有趣,不用像扑克牌一样勾心斗角。 一名参赛民众说,她与朋友们固定在每周二晚上打麻将,已经持续了17年,她喜欢与朋友一起打麻将的感觉,就像派对一样,边打牌边享用美食,而且与朋友打牌之外,牌桌上也一样会讲很多垃圾话,相当有趣。 美国麻将风行 犹太裔是推手 麻将从1920年代传入美国后,就在犹太裔美国人当中掀起风潮,纽约的犹太裔博物馆去年特别到洛杉矶举办犹太裔麻将展,显示出犹太裔美国人对麻将的热爱。 犹太裔博物馆馆长马丹斯(Melissa Martens)说,打麻将是犹太裔很重要的一项休闲,特别是对于有闲阶级,同时能够自由支配收入的犹太裔女性之间。 马丹斯提到,麻将对犹太裔女性而言,相当具有东方魅力,而麻将文化到后来也在服饰、鞋子、桌布以及点心上呈现,不仅具有异国情调,打麻将也成为犹太女性展现自己成熟有风韵的游戏。 麻将也被犹太裔女性用来做为慈善事业,透过打麻将来募款,在犹太裔的努力下,麻将从1920年代与1930年代的没没无闻,如今已成为犹太裔美国人重要的活动,在犹太小区内尤其如此。 马丹斯表示,许多犹太裔女性到佛罗里达度假,打麻将成为度假时最佳消遣。她的母亲在学会打桥牌之前,就已经会打麻将,如今美国国家麻将联盟的成员已经超过35万人,其中有不少年轻人,他们都是从母亲,甚至祖母身上学到打麻将,也让麻将在美国愈来愈风行。 美国麻将与亚洲打法大不同 春秋时期的晏子说:“橘越淮而为枳”,事实上,麻将也一样。1920年传入美国的麻将,与一般亚洲麻将相比,打法可是大不同。 “比尔与茱蒂麻将俱乐部”的负责人比尔说,美国麻将与亚洲麻将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部份就在于在纽约的美国麻将协会,每年4月会公布新一季的麻将胡牌牌型,大约有70种,必须依照公布的牌型打才能胡牌,每年都不一样。 而每一种牌型已有固定的点数,因此不需要算台与底数。 以今年的牌型为列,很多牌型中都有“2013”的模式。例如凑足同花色的“2”、“1”与“3”,外带从红中、白板、青发变型的“龙牌”做为“0”的象征。 这些牌型都会列在一张小卡片上,因此美国人打麻将时,都会将这张小卡片摆在桌上做为参考。 比尔说,另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亚洲麻将总共有144张,美国麻将却有152张,其中差别的8张就是“Joker”。比尔解释说,“Joker”算是“例外牌”(Wild Card),也就是例如在“2013”牌型中,除了不可取代做为对子的牌之外,不管是缺了三张“2”或是“1”、“3”,都可以用3张“Joker”代替。 此外,美国麻将也有“花”,但他们的“花”不像台湾麻将用来做为台数计算,而是与一般的牌一样,可以收进去做牌。同时,美国麻将在刚分完牌,尚未开牌前,可以要求换牌,每次换3张牌,依序与下家、对家与上家换,最多可以换两轮,共6次。 (原标题:麻将在美风行受欢迎程度不逊亚洲 且常常有比赛) |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