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红旗此番复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在外交部长王毅宣布乘坐红旗公务车之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乘坐的同样是红旗轿车,并在访问斐济时赠予对方20辆红旗轿车作为礼品 从1958年一汽人手工敲打出一辆“东风”轿车(红旗轿车前身)送到中南海供毛泽东检阅,到2013年5月30日一汽集团在北京鸟巢宣布最新款的红旗C级轿车H7正式上市。红旗品牌已经走过了55年的历程。 和德国奥迪曾在二战废墟中戛然而止的命运一样,红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度被勒令下马停产。 这一次重新出发,红旗的目标直指“中国奥迪”。 不过,在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口中,他更愿意将红旗品牌在服务上对标丰田的“雷克萨斯”,以此吸引广大的私人消费者,而不是占据潜在客户中极少数的政府官员。 “红旗要做的是公车和私车的一种平衡,最终私家车市场才是红旗的生命。”在一汽庆祝建厂60年的活动上,徐宪平公开表示。对于历经半个世纪洗礼的红旗品牌而言,这样的感慨是带有悲怆意味的。 在此之前,红旗品牌曾两度复兴,但均因各种原因铩羽而归,留下的是一汽人对现实的无奈和下一次复兴红旗的紧迫感。这一回,许宪平希望红旗能成功“上位”。 如今,红旗品牌的复兴大计将在两大战场拉开帷幕:一是政府采购的“官车”市场,这里以前是黑色奥迪A6L的传统领地,现在红旗H7希望取而代之;二是更广阔的私人消费领地,这个市场对红旗而言更具挑战性,因为奥迪、奔驰和宝马这两年进展神速。 “从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性和红旗品牌自身的发展历程看,红旗再也经不起失败了,这极有可能是红旗的最后一次复出。如果失利,红旗很难有再重新站起来的机会。”接近一汽集团高层的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央领导一再强调“官员要优先坐国产车”的背景下,确保红旗品牌成功已经变成一项政治任务。 “还魂”礼宾车 不可否认,现在正是一汽升起“红旗”的最佳时机。 2013年6月17日,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发布消息称:“外交部部长王毅公务用车从今天起使用国产红旗轿车”,随即引起围观和疯转。 当日,一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经营红旗品牌的一汽轿车(000800)股价收涨1.73%。而在此之前,因为红旗利好概念频出,一汽轿车股价曾在两周内拉出多个涨停,股价最高一度冲破15元大关,两周内股价几近翻番。 如果说,成功必须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和,那么此番红旗品牌复出的“天时”可谓恰到好处。在外交部长宣布乘坐红旗公务车之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乘坐的同样是红旗轿车。 此外,习近平还在一次外事活动结束后,将20辆红旗轿车赠予斐济,这也是中央领导时隔几十年后,再次将红旗轿车作为“国礼”赠予邦交国家。 红旗品牌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被中央领导认可并频繁现身外事活动,红旗轿车在上世纪60、70年代被冠予“外事礼宾车”和“国车”的美誉。彼时,“住钓鱼台、坐红旗和见毛主席”被认为是新中国外事礼宾的最高接待规格,而红旗品牌也在“外事礼宾用车”的光环照耀下上升到品牌顶峰。 这样的荣誉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迄今只有红旗独享。 从某种意义上讲,红旗轿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官车”标签,这也是红旗品牌此番复出必须攻克的目标。 按照一汽集团高层制定的红旗品牌推广策略,在真正推出面向私人消费者的红旗轿车之前,红旗必须先在“官车”市场拿下最重要的目标客户群—省部级以上的官员,而后者引发的“官车效应”,将最大限度助推红旗在私人消费市场的拓展。 在此之前,一汽已嗅到公车采购政策风向即将大变的信号。 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显示,政府公务车的“选用车型”皆为清一色国产车。这意味着,随着新一轮“史上最强”公车改革拉开序幕,以大众、奥迪和丰田为首的合资品牌车型首次被彻底排除出公车序列。 尽管工信部官员在随后回答媒体提问时一再澄清,《目录》划定的范围只是“双18”标准(排量不超过1.8升售价不超过18万元)内的一般公务用车,领导干部适用的“高端公务用车”并不在《目录》划定的范围内。但实际上,无论是在中央政府还是在地方政府层面,似乎都已意会了民间领导干部用车也“优先考虑国产品牌”的暗示。 “如果说公务车换成红旗的范围再继续扩大,我们公司以及集团所有的公司都会购买红旗车,因为我们经常有接待政府官员的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企内部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 7月15日:1949年《工人日报》创刊 |
· | 1998年7月14日厄尔尼诺肆虐全球 |
· | 7月12日:成吉思汗逝世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
· |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郑和下西洋 |
· | 7月9日:黄飞鸿出生 基辛格秘密访华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