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余友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富婆环卫工余友珍昨天对话本报记者吐露心声 “人不能被钱砸倒,更不能被钱压倒” 14年没看过一次完整春晚,想去现场看一次 环卫休息室里没有电,沙发是同事从大街上捡来的,房里堆满了扫帚。武汉这几天寒气逼人,这间铁皮棚子里寒意刺骨。14年来,上班的时候,余友珍都会准时来这里取扫帚,清扫3000米长的大街。1998年没还建房子时,她如此。现在,家里有上千万房产了,她还是如此。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一道,与她作了一次长谈。这一段时间,本报率先报道她的故事后,社会反响异常热烈,国内众多媒体要采访她,也有的单位请她去做报告。她很不安,再三请本报记者转告:“谢谢大家的关注,我其实没什么。我是一个农民,不工作,就不习惯不踏实。我喜欢做事,劳动是我的习惯。”她担心因接受采访而耽误了工作:“我当班就要扫地,一天不扫,马路就不干净。” 当年种菜比现在扫地苦多了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你的事了。 余友珍:我不想出名,我就是一个环卫工,扫大街是我的本职。 记者:社会上时常发生有人瞧不起环卫工的事,您遇到过吗? 余友珍:会碰到。4年前,一个的士司机看到了我在水凼子旁边,还开得飞快,溅了我一身水。我说,是怎么开车的?结果他说,你个扫地的,嚷个么事!旁边的同事气不过,帮我说话:“扫地的怎么了,她的钱可以砸死你!” 记者:您觉得人会被钱砸倒吗? 余友珍:人不能被钱砸倒,更不能被钱压倒。 记者:大家都觉得扫地很辛苦。 余友珍:习惯了,不算苦。和当年种菜比,好多了。以前种菜每天要劳动10个小时,现在扫地只有8个小时。 记者:有些人议论您有这么多房子。 余友珍:房子不是随便来的,当年的旧房子,也是一砖一瓦攒钱做起来的,日子过得很节省,没想到会拆迁。我祖祖辈辈都是这个村的,一大家子人,所以才有这么多房子。 记者:有了上千万元的房子,应该很高兴。 余友珍:也不全是高兴。土地没有了,开头心里很不踏实。我们家几代人种菜,种完这季,又翻一季。辛苦归辛苦,但总觉得子子孙孙都有菜种,有饭吃。 14年没看过一次完整的春晚 好想现场去看一次 记者:每天上班忙些什么? 余友珍:我第一天当环卫工,就是上早班,上了14年。就是凌晨3点半到岗,一般上午10点半下班。3点钟就要起来,靠闹钟起床,每个星期休息一天。我们每个月的工资本来是1200多元,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两天,我们只能休息一天,休息日上班就补了200多元,一共1400多元。我负责扫岳家嘴立交桥到汪家墩一段,上班后先仔仔细细扫一遍,要花两个小时,过完早后,就沿马路来回捡垃圾。 记者:街上垃圾多吗? 余友珍:以前蛮多,这两年好一点了。餐巾纸、香烟盒子,不少。徐东大街原来有蛮多水凼子,很难扫。现在改造后,好扫多了,干活也比以前轻松了。徐东大街真的越变越漂亮了。 记者:听你同事说,你们十几年没看过一次完整的春节晚会。 余友珍:是的。到了节假日,我们更忙,到处是鞭渣子。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晚上8点钟开始,我不能看完,要早点睡,不然的话,第二天早晨3点钟起不了床。真想去现场看一次完整的春节晚会。 |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86849735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