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李英华徐伯黎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着严重的“吃空饷”现象。全国有多少公职人员在“吃空饷”?每年吃掉多少纳税人的钱?这个问题或许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吃空饷”正成为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 6月11日,有媒体报道江西省武宁县清理出各类“吃空饷”人员85名。“吃空饷”是指公职人员不上班,却照样领工资,享受待遇。 武宁数十人“吃空饷”并非独一例。仅在今年5月份,浙江永康市、江西新余市、山东济宁市任城区等地5起事业单位“吃空饷”事件被媒体曝光,一时间舆论哗然。 多地扎堆出现“吃空饷”事件,在不断挑战公众心理承受底线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不得不再次正视这个话题:公职人员“吃空饷”现象为什么能长期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顽疾? “吃空饷”现象知多少 已完成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 今年以来,“吃空饷”曝光案例屡见不鲜:1月,山西省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已被免职)之女王烨,5年累计在山西省疾控中心“吃空饷”10万元。2月,还在上学的山西省长子县教育局局长李某之子李楠,入编为当地一所中学的正式教职工“吃空饷”。4月,山西省文水县原副县长王辉自1992年开始经商,直至2007年,在文水县民政局“从来不上班”,却一直领着工资。 “据我了解,‘吃空饷’现象在全国并不少见。”5月26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存在这一现象。 早在2005年年底,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有官员就表示,一些地方“吃空饷”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中编办才决定当年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2006年3月,当时的人事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 在中编办下发的《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中,将“吃空饷”现象分为五种:在编不在岗的;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的;已经死亡未核销编制的;其他形式“吃空饷”的。 据公开报道,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 虽然清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没有消除“吃空饷”现象。从近年来诸多媒体披露的“吃空饷”事件可以看出,这一现象在各地又日渐“抬头”:2007年,山东省共清理出涉及虚报冒领工资补贴单位2360个,涉及违规人员11858人,虚报冒领工资补贴4889万余元;2008年,安徽省砀山县清理“吃空饷”者385人,涉及资金200多万元;2009年,贵州省思南县清查出263名在编不在岗挂职人员;2010年,安徽长丰县清查“吃空饷”者160人;2011年,湖南省新宁县发现116名吃空饷人员…… “吃空饷”消耗了多少财政资金 如果以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5000元至2万元计算,完成清理工作的7个省份一年共增加支出3.5亿元至14亿元 “‘吃空饷’正成为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6月13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对记者说。 全国到底有多少公职人员在“吃空饷”?每年吃掉纳税人多少钱?这个问题或许没有人能说清楚,但从清理结果看,“吃空饷”导致财政资金严重流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河南为例,全省共清理出各类“吃空饷”人员20773人,涉及资金1.53亿元。而四川省“吃空饷”的有3.7万多人,每年冒领经费达6400多万元。 “吃空饷”人员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的数额是多少,各地不一,有媒体根据当时披露的有关数据测算,河南为7365元,湖南、重庆均接近5000元,四川为1700多元,陕西西安约为2万元。 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年行政管理费接近405.6亿元,如果“吃空饷”者以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5000元至2万元计算,上述7个省份一年共增加支出3.5亿元至14亿元。 汪玉凯痛心地说:“‘吃空饷’导致财政供养人员虚增,给本来就已经负担沉重的财政压上了一块巨石,也大大增加了群众负担。” 有舆论指出,清理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现在认真进行一次全国大清查的话,各地通过“吃空饷”这个渠道流失的财政资金,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 五花八门的“吃空饷” 从一些地方开展清理和纪检部门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吃空饷”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 记者注意到,从一些地方开展清理和纪检部门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吃空饷”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形式: “旷工饷”:一些人无正当理由,长期旷工。前不久曝光的山西省侯马市国土局职工卢建平,“从未上过一天班,却以干部身份领了9年工资”。无独有偶,2011年,福建龙岩也出现类似“最牛公务员”事件,9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领。 “病假饷”: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在浙江永康公布的“吃空饷”名单中,涉及此类的人数最多,共69人,其中有57人至今仍领着工资。 “多头饷”: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查出多个地区教师在编不在职,拿着财政薪水,却在从事第二职业,人数达数百名之多;在浙江省永康市公示的192名“吃空饷”者中,未办理辞职手续擅自离岗人员共10人。 | ||||
来源:( 正义网-检察日报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8684973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