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 记者 龙在全 摄 访谈人物 朱善璐,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到1996年。此后15年,曾担任过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等职。今年3月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不到半年后,今年8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12日至13日,来自全球的近300名北大校友代表齐聚重庆,参加两年一届的校友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履新不久的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以及校长周其凤、常务副校长吴志攀等校领导,一个不少出现在重庆的会议现场。 如此高规格的团队来重庆做什么?一流大学为何如此重视校友资源?作为中国高校的佼佼者,北大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带着这些焦点问题,善璐。 市校合作 拟在两江新区设工作基地记者:对于北大来说,你是一位熟人,不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还留校任职13年。此次回到母校工作,感受如何? 朱善璐:从在江苏任职到回母校工作,已经两三个月了,现在还在边调研、边学习、边开展工作。其实,虽然我离开母校北大有十多年,但在地方也负责过教育事业,可以说与高等教育有不解之缘,有很深厚的感情。今天又和这么多校友在美丽的重庆相聚,感到非常亲切。 记者:这次在重庆举行校友会,领导班子几乎到齐了,为何如此重视? 朱善璐:对于校友会,不管是北京大学的党委或行政,还是我和周(其凤)校长都非常重视。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来说,都要看到它们的校友在母校发展建设中,在所在各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所作的重要贡献,付出的劳动和智慧。 我们重视校友,是因为只有他们的奉献、他们的付出才有北京大学,才有北京大学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 记者:北大与重庆将通过哪些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朱善璐:开会前,我们就向薄书记汇报过,这次到重庆有三个任务:学习重庆、促进合作、开好校友大会,外加看望在渝的校友。同时,北大此次还和重庆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决策咨询、科技开发、教育合作、人才培养、产业合作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其实合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包括北大正在两江新区建设北大方正医药产业基地。对于今后与两江新区的合作,北大也将继续从人才输出,产业合作等方面加强交流。我们还考虑今后在两江新区设立北大的工作基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评价标准 猪肉卖得好也是北大骄傲记者:在校友会开幕式上,你讲到自己一直在关注北大人取得的成就,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你心目中,哪些毕业生是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范畴? 朱善璐:在任何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北大学生,都是母校的光荣和骄傲,不管他是国家领导人,是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还是在最基层、最普通岗位上奉献的北大人,我认为价值是一样的。 记者:至今还在争论的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也包括吗? 朱善璐:当然。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要他卖猪肉卖得最好,修鞋修得最好,种地种得最好,工人当得最好,那一样是我们北大的骄傲。我想,这就是北大人的价值观倾向,就北大精神来说,在任何工作上做出贡献都是给母校增光。 记者:但通常的观念一直认为,好的高校就得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更应该担此责任? 朱善璐: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偏见,其实高水平人才不一定要在社会岗位上区分,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他的价值理念,他的思想作风,他的品德和能力。所以,不是说当领导人了才是重大贡献,在基层当村官的,也一样是重要贡献。 有区别吗?也有。那只是在工作中承担责任的时候,才有区别,有不同的责任,但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记者:你理解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朱善璐:品德高尚,敬业奉献,敢于创新。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备这些素质,在各行各业成为出色的代表,应该就是一所一流大学最佳象征之一。 发展目标 北大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记者:很多高校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似乎更注重科研、更注重各类论文等成果的排名,你怎么看? 朱善璐:就北大来说,不管发展到什么地步,培养人永远是它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北大最伟大之处或者最重要的成果,不管是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体现在自己培养的人在国家、民族或者全人类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 现在,北大有30多万校友,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知道,如果没有北大的学生,没有北大的老师和校友,就没有北大,在北大过去113年的发展历程中,就证明了这一点。北大在今后一个新的百年或者更长时期的发展,培养的人才同样是衡量学校水平最重要的成果。 记者:创建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是近年来国家推进的重大战略,作为中国最高水平大学方阵的代表,你认为北京大学跻身一流了吗? 朱善璐:应该说,通过建校113年的优良传统的积淀,通过百年来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基础上,现在的北大,总体上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大学的行列,在一些学科领域,在一些领军人才和团队的身上,已经达到和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距离总体世界一流,在很多领域还有不小的差距。 记者:全国很多高校都在看你们的步伐,北京大学何时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目标? 朱善璐:北大的发展正在加速,特别是在启动985工程以来取得了很大突破。比如刚投票增选出来的中科院院士名单中,北京大学有5位,占了近一成。在增选的工程院院士中,也有1位是北大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大取得的成就和发展。 按照中央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的要求,北京大学应该走在前面示范引领,在转变高等教育大国为高等教育强国中担负重任,为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探索。到2018年北大12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们创建世界一流的目标应该取得重要的阶段性突破。 记者:你认为中国的一流大学会是什么样? 朱善璐:能代表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赢得新的光荣和尊严,到时候,中国在世界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自己的一流大学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要说的是,我们走的也将是中国特色的模式,不复制其他国家一流大学的模式。 相关 朱善璐曾在北京推动村村有大学生: 从村官做起也能大有所为猪肉卖得好鞋修得好,同样是北大骄傲。在当前国家鼓励大学生就业要面向基层的背景下,这样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告诉记者,朱善璐书记提出这一观念,其实由来已久,并有独到见解。朱善璐在任北京市委常委分管教育时,不仅推动“村村有大学生”的计划,还多次与大学生村官交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立业成才的有效路径。如24年前,北大毕业生吴奇修主动要求回到贫穷故乡工作,去年1月,他成为湖南省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随后,“百年北大首个村官当选市长”的光环,也戴到了吴奇修的头顶上。 “其实好的毕业生,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为民着想。”朱善璐认为,一流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仅能使基层发展所急需的知识型人才得到缓解,对毕业生的发展而言,也是重要的磨炼,大有所为。 反响 北大学子杨菲选择到重庆基层工作: 不愁在基层没有发展空间“我们北大学子的就业观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年有一大批同学去了广西、西藏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回重庆建设服务家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最大的梦想。”涪陵区李渡的选调生杨菲说。 2009年,杨菲在中国政法大学(微博)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今年8月从北大毕业,作为一名选调生来到基层工作。她说,北京大学正在鼓励学子们多元化就业,像种子一样播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自己最终选择到重庆区县就业。杨菲表示,“五个重庆”建设、城乡统筹一体化改革、公租房建设如火如荼,而且市政府还出台了系列政策,“我真的不愁在基层工作没有发展空间。”本版稿件由记者胡顺涛杨道彬采写 | ||
|
||
相关新闻
|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