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1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十二五”规划要集思广益会议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重点、重大举措等进行了讨论研究。会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要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利于切实把规划纲要制定好、实施好。 2011年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相关新闻 “幸福”成地方“十二五”规划高频词 调查称生活质量最影响幸福本报讯据《人民日报》报道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让人民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人民网就此推出的调查,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截至2月20日21时,共有11519人次参与此次调查。对影响幸福的因素,分别有超过三成的网友选择了“经济状况、生活质量”和“权力规范、公共服务”,其中选择前者的比重略高。可见,规范权力运行已与增加经济收入一样影响着幸福感,政府依法行政,改善公务服务,消除影响幸福的负面因素,网友非常期待。 34.4%的网友(3957票)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改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是幸福感的基础条件。 幸福永远是一个相对指标,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幸福理解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有31.4%的网友(3612票)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政府对自身权力进行规范,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贯彻时,民众的幸福才能更加有保证。让公共服务给人民以稳定的预期,人民的幸福感稳步提升,政府可以大有作为。 27.7%的网友(3194票)认为“社会保障、体面尊重”与生活幸福感关系最紧密。这说明,体面、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已成为衡量幸福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有6.6%的网友(756票)选择了“社会参与、价值实现”这一选项。这也同样表明,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今天,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已经受到更多的重视,成为更多人的诉求。 | ||
|
||
相关新闻
|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