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近日,江苏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分别任命李学勇和王国生为副省长、代省长,原任省长罗志军和李鸿忠分别改任省委书记。经过此轮调整,2010年的省级大员变动告一段落。 2010年以来,全国共有7个省份调整了省长。具体变动情况为:
注:任职时间以代理省长时间为准 2010年以来,全国共有7个省份调整了省长。具体变动情况为:新任的7位省长中,除徐守盛原任甘肃省省长外,其余6人均为首次担任省级行政“一把手”,这其中除中央“空降”的李学勇外,其余都是由副省级职务升任的,包括本省内省委副书记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升任的各1人,其他省份副书记升任的2人,其他省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升任的1人。而离任的7人中,除徐守盛外,大多担任省委书记(本省3人,外省2人),只有年龄接近退休的贵州省原省长林树森到全国政协任职。 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行政“一把手”更加注重基层经历和地区间的交流,有异地任职经历的“一把手”已达20余人,长期在本省内工作的除了几位民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外,只有上海市长韩正、广东省长黄华华、福建省长黄小晶、浙江省长吕祖善等几位,而现任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更是有四省任职经历,先后担任过贵州、四川、福建的省委副书记,地方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按照担任现职之前的最后一个职务情况统计,现职的31位省级政府“一把手”则呈现更为分散的来源排布。由本省(市、自治区)内升任的居于主流,其中由党委专职副书记或政府常务副职升任的分别有7位和11位,由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升任的有2人,加起来共20人,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二。由外省(市、自治区)调任的总共有9位,现任北京市长郭金龙是惟一担任过省级党委书记的现职政府“一把手”,而且任过西藏、安徽两地的书记。河南的郭庚茂和湖南的徐守盛由外省省长调任,其余由外省党委专职副书记或政府常务副职升任的分别有5位和1位。此外,包括新任江苏省长李学勇及曾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山西省长王君2人系由国家部委领导直接调任的,目前现职的省级政府“一把手”中,有中央政府部门任职经历的并不多,此外还有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曾任铁道部政治部主任。 从上述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除了由外省书记、省长和中央部委正部级岗位调任的5名省级政府“一把手”外,占压倒多数的26人都是从副省级工作岗位上升任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的,这与省委书记基本都由正省部级干部调任形成反差,这也使得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较党委书记相比总体上年轻一些,现任省级党委书记中“40年代”出生的多达10位,而目前“40年代”出生的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则只有6位,其余均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生。1961年8月出生的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是最年轻的省级行政“一把手”,他36岁正式履任乌鲁木齐市长之职,先后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并于2007年12月接任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任自治区政府领导,时年不足47岁。年龄优势也使得离职的省长中,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改任本省份或外地的党委书记,并在这一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目前,1946年出生的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有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浙江省省长吕祖善3人,按照正省级干部退休年龄,他们预计将在明年退出省长岗位。近年来,省级政府“一把手”变动较为频繁,2008年换届当选的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中,不到3年间已经更换近半,换届当选目前仍在任的有16人,而从2003年换届以来就一直在同一职位上任职的只有上海的韩正和浙江的吕祖善2人,考虑到吕祖善的年龄因素,可能任满两届的只有韩正一个人。 另据统计,目前31位省级行政“一把手”已全部具备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就有22人,多是在职期间在中央党校进修获得,博士有3位,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分别具备管理学、法学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原青海省长宋秀岩年初调全国妇联工作后,目前在任省级政府“一把手”中,没有女性干部。而回族的河南省长李成玉调中央任职后,目前除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主席外,也没有少数民族干部担任省长或直辖市市长职务。 | ||||||||||||||||||||||||||||||||||||||||||||||||||||||||||||||
来源:( 人民网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6849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