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12月26日,温家宝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波和收音机前的全国听众进行交流。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这是四川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村支书王均成(左)在和温家宝总理连线。新华社记者李桥桥摄
这是温家宝与青年记者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这是温家宝与著名播音员铁城(右一)、葛兰(右二)和方明(右三)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据新华社电 “听众朋友们,我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向大家问好。”昨日近9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直播间迎来了一位特殊嘉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是温家宝总理第一次走进电台直播间。 听广播节目已有50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昨日8时20分,温家宝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业务大楼,参观了国家应急广播大楼功能示意沙盘和台史展。随后,温家宝来到直播间,戴上耳机,通过无线电波和收音机前的全国听众进行交流。 “我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已经有50年了,我对这个节目非常有感情。因为广播可以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群众,也及时把群众的要求、希望和意见传达给党和政府。”温家宝满怀深情的开场白,吸引了收音机前的听众。 玉树煤价高 政府要补助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舟曲泥石流灾害,临近年终岁尾,这些地方的受灾群众过得怎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策划了“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派出三路记者前往四川青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灾区采访,了解灾后重建和群众生活情况。主持人通过和前方记者连线,再次将温总理和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听到玉树第三完全小学教师才中措反映,取暖用的煤价格比较高,温家宝当即明确表示:“我会责成青海省政府对玉树地区加大救援力度,要给群众以适当的补助。” 回答网友短信微博提问网络上,通过短信和微博向总理问候和提问的听众越来越多。 随后,温家宝又就物价、房价以及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等问题回答了听众提问。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国家》的歌声中,在线交流结束。 随后,温家宝来到采编平台看望电台采编人员,并和葛兰、方明、铁城等著名播音员和编辑记者亲切座谈。 【物价】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作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我有责任,我也有信心。 您是否有信心稳定明年的物价? “物价上涨问题刺痛了我的心”有能力控制物价总水平 主持人:深圳听众提问,今年最让百姓神经绷紧的就是“物价”,今年大家还发明了“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都是谐音,说的都是物价上涨。您是否有信心稳定明年的物价? 温总理:网友同志,你的一番话刺痛了我的心。确实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物价上涨,中低收入者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就显得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已经采取了16条措施,现在看,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物价的总水平。 第一,我们已经连续7年主要农产品获得丰收,这是稳定物价总水平最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我们连续六次提高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市场的货币过多的流动性,使其保持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合理水平上;第三,我们采取了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来支持生产和流通管理市场。譬如,我们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税费,同时我们还抑制囤积居奇,保证物价能够不受这些过度投机的干扰。 现在看来,一个月过去了,物价总水平开始回落,特别是居民的主要消费品,因为在物价上涨的构成当中,74%是食品,粮油、蔬菜、水果,18%是住房。 政府完全有信心和群众一起渡过难关。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做“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可怕”,在有通胀的时候,一定要建立起信心,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有利条件,并且及时采取有力的果断的措施来平抑物价。 当然,解决物价最根本的是保持供求的平衡,这就需要继续发展生产,中央已经制定了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并且确立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落实地方责任制”。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作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我有责任,我也有信心。 我们有平抑物价物质基础主持人:有一句话是“粮价稳,天下稳”。 温总理:对,我们粮食还大约有接近4千亿斤的储备,小麦、稻米、玉米都很充裕,因此我们有平抑物价的物质基础。 400多万学生提高奖助学金 主持人:对低收入家庭,是不是政府也会给他们一些比较多的关注? | ||||||||||||||||
来源:( 中国广播网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6849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