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外来人眼里,这里是一个神仙般生活的所在:路不拾遗,数十年无刑事犯罪;相濡以沫,从来没人去办离婚;文化独特,迄今还进行着洞葬…… 这个自成体系的地方就是贵州与广西交界处的黔南州荔波县瑶麓乡。更让人称奇的是,乡政府日前突然宣布:这里的本地媳妇太少,政府对娶回外来媳妇的,奖励1000元至3000元不等。咋回事呢?这更引起了外界对这个地方的关注————— 娶回外来媳妇奖三千瑶麓乡总人口1520人,为瑶族支系青瑶的聚居地。至今,这里完整保留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打猎舞》、悬棺洞葬和凿壁谈婚,均被列为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月12日,瑶麓乡政府。副乡长覃孟娇清点着三份婚姻登记资料。这些婚姻登记资料显示:2009年12月14日、2010年2月21日和5月25日,当地男子卢君、莫绍生、覃国勇分别娶回了一个外来媳妇。“这(娶外地媳妇)在我们瑶麓是第一次。我们要每个人发奖金3000元。” 娶媳妇发奖,源于乡政府2009年9月出台的一个文件。文件规定:从10月1日起,凡与非瑶麓籍妇女通婚的男性,前五名每人一次性奖励3000元;六到十名每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十一到十五名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 孩子少 一年级停招了据了解,瑶人遵循着“非本族不娶、不嫁”的风俗,历史上青瑶一直未与外族通婚,到2009年9月前,没有一名外地媳妇嫁到瑶麓安家落户。可随着外出人员增多,瑶麓女青年却纷纷外嫁他乡,这直接导致了瑶麓超龄未婚男青年骤然增加。 根据统计,最近几年,外嫁女的比例达到了约50%。大量光棍的出现,让乡政府坐不住了。乡长王国平决定:鼓励当地青年寻找外地姑娘回家做媳妇。 瑶麓民族小学校长姚石新表示,“去年的一年级还停招了,之前因为人数少,学校把没到学龄的孩子也招进来了。去年真正到了年龄的只有两个人。所以,今年也就没有二年级。”“娶不上媳妇的人多,学校里孩子肯定就少了。”姚石新说。 重奖三千等于1.5倍年收入“奖励的初衷是帮男青年出彩礼、聘礼。”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乡干部覃孟娇说,最初乡政府设想的,其实是在生了娃以后发这笔钱,这“有利于保持婚姻的稳定性”。后来决定,在结婚半年后发放。 瑶麓乡的居民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政府拿3000元出来奖励娶外地媳妇,瑶麓民族小学一位老师认为,这在当地可谓“重奖”,能看出政府良苦的用心。 五成女青年外嫁最近几年,瑶麓乡外嫁女的比例达到了约50%。大量光棍的出现,让乡政府坐不住了。 一年级也停招了“去年的一年级还停招了!”小学校长解释:娶不上媳妇的人多,学校里孩子肯定就少了。 “凿壁谈婚”是青瑶人的一种浪漫和特殊的婚俗。青瑶人长期居住在木结构板房,凡是家中有姑娘的,父母会在其闺房临街墙壁上凿一个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小孔,它被称为“谈婚洞”,正对姑娘床头。小伙子看上哪家姑娘了,深夜会到“谈婚洞”前弹唱。他们先用小竹条伸进洞中,把姑娘逗醒,姑娘就会坐起来对唱。如果经过一番交流,姑娘不予理睬了,小伙子会知趣地离去,以后再不来打扰。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过几次谈婚,姑娘会打开正门让小伙子进屋,白天可互相来往,互赠礼物。经过交往达到一定程度了,两人的终身大事就算定了。 据成都商报 | |
来源:( 重庆晚报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6849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