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澳印加息,开启全球调息潮 美国将启动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中国加息通道或打开 本报记者胡远志 实习生秦飞 徐彩群 长沙报道 11月2日,澳大利亚和印度央行分别宣布加息,开启了此轮全球调息潮。澳大利亚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印度央行将回购和反向回购利率各提高25个基点。 今明两天,美国、英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等几大西方经济体将宣布最新利率决策,或将给全球带来又一波流动性泛滥。美联储将启动新一轮定量宽松 在本周进行议息的央行中,美联储无疑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因为它将启动新一轮定量宽松。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本周三结束的议息会议上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策略,但是刺激措施的力度如何仍是市场争论的焦点。 “二次定量宽松”的目标,是通过买入长期美国国债来压低长期利率。它能否取得成功,既关系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个人声誉,也关系到美国经济未来十年能否避开增长乏力的局面。据国外媒体报道,美联储本周或宣布购买至少5000亿美元的长期债券计划。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所所长谢晶仁研究员认为,如果美国宣布将继续执行宽松货币政策,“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都不是好消息。”谢晶仁表示,对深陷结构性困境的美国而言,量化宽松政策并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欧美央行创造的流动性可能再次流入金融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投到了风险型资产(债市、股市等),这便会造成金融市场的短期繁荣及资本向新兴市场的大规模流动,引发大宗商品及新兴市场资产名义价格上升,并由此产生泡沫。” 另外,上周日本央行决定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并将原定于11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下次会议提前到11月4日至5日。上月早些时候,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减息,并实施规模达5万亿日元的资产收购计划。 美联储本周将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并可能迫使英国、欧元区等本不打算继续大规模放松银根的经济体被动跟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瑞华说。他认为当前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压力已经持续显现,在此背景下美国的举措需要格外关注。 中国加息通道或打开 “在周边新兴经济体纷纷采取加息措施的情况下,下一轮加息通道已经打开,中国股市、汇市和黄金市场都将受到相关影响。但具体的影响如何,目前尚难预料,得看央行的决策才能作出进一步判断。”陈瑞华说。 “现在的局面是美国超发货币,制造需求,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满足这些需求,用货物换回一堆债权。如果美元持续弱势,那么其他国家的经济将难以走出困境。”谢晶仁说。不过,中国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货膨胀。经过两年左右的财政与货币刺激,中国目前M2(广义货币)指标接近69万亿,部分行业、领域资产泡沫的现象非常显著。 美国如果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普通市民该如何规避通胀风险?陈瑞华认为,当前输入型通胀风险在增加,而国内货币因素对通胀带来的影响也还没有完全消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市民在投资中可以关注资源类等抗通胀产品,一些产品物价已处在上涨周期,普通市民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中国货币政策酝酿转向稳健 如果美联储力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则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并传导到中国,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将进一步严重,因此加息的呼声再起。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12月即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部门已经就会议议题进行调研讨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11年很有可能被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调整意味着货币政策继续趋紧。 澳大利亚央行提高基准利率 [相关新闻] 据新华社电 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2日决定再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4.50%提高到4.75%。这是澳大利亚央行自去年10月以来第七次加息,也是最近6个月以来第一次加息。 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格伦·史蒂文斯说,此次加息主要是为了应对矿业发展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局面。央行认为,在目前情况下,采取审慎的货币紧缩政策是明智之举。 不过,此间大多数经济学家此前预测,澳大利亚央行此次不会加息。 目前澳大利亚基准利率已经处于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澳大利亚工商联合会担心,利率提高将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更多困难。另外,住房贷款利率上升将给贷款购房者带来新的压力。 印度今年第六次加息 据新华社电 印度中央银行2日公布季度货币政策回顾报告,宣布把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各提高25个基点,以控制通货膨胀,并维持当前经济增速。加息之后,印度商业银行向印度央行借款的回购利率将升至6.25%,印度央行从商业银行收紧流动性的反向回购利率将增至5.25%。 印度央行本次加息符合市场此前预期,这是印度央行今年年初以来第六次加息。潇湘晨报 | ||||
来源:( 红网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6849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