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 |
“女人就是工资低的男人。”这是已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生前的一句“名言”,如果今天谁敢再公开说这样的话,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肯定都不会“有好果子吃”。2009年底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女性就业人口占多数的情况,美国媒体惊呼正在发生一场新的“性别革命”。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不久前公布了2009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超过2/3的国家女性地位都在提高,而传统的东方“男权社会”在两性差距方面的排名大大落后于西方。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东方国家的认同。韩国《朝鲜日报》立即刊文称,该国“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由丈夫负责照顾孩子做家务的“专业主夫”剧增;日本大男子主义协会会长则撰文教授男性“妻子几天不予理睬时小小离家出走作战的策略”;一本名为《拯救男孩》的书籍在中国也成为畅销书。美国《时代》周刊称,现代女性显然获得了更多自由、更多教育、更多财富,但她们也不得不将面对社会更大的压力和冲突,这些压力曾让男性们痛苦不堪。 东亚传统社会结构在变 根据WEF的排名,在134个国家和地区中,韩国的男女平等指数排在最下游的第115位。在这项调查首次进行的2006年,韩国曾排在第92位,但2007年和2008年接连下滑至第97位和第108位。韩国的男女平等指数每年都在大幅下滑,但韩国男人似乎并不这样认为。《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坐出租车时,司机开玩笑说:“现在妻子在家中掌握着更大的权力,韩国社会似乎正在向母系社会过渡,韩国男人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了。”住在记者站附近的家庭主妇林贵兰说:“从小女性就接受尊敬丈夫的礼仪教育,但现在男性慢慢放弃这种权威,"气管炎"越来越多。” 对WEF的这个报告,韩国最大媒体《朝鲜日报》称,这一排行只是按西方标准进行计算,而忽视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韩国育儿政策研究所12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希望生女儿的男人占37.4%,希望生儿子的男人占28.6%,其余的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韩国媒体一致解读称,这意味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正在消失。据韩国统计厅调查,近几年来由丈夫负责照顾孩子做家务的“专业主夫”剧增,3年间增长了40%以上。这种变化也让一些韩国男性感叹“地位不再”。不久前,曾出版畅销书《男人心理学》的韩国教授禹钟敏称,“在狩猎社会,力气大的男人最受欢迎。但现在那样的男性特征已成了一副框架。最近这一代,我们的社会变成了带有女性特征的"共感型"男人容易成功的社会。” 在世界看来,日本大概是男人地位最高的地方了,“娶日本老婆”曾被认为是男人“四大享受”之一。在日本,男士出门女士要给他开门;上电梯,女士要按电钮等男的都上去了再进;家里家外妻子要管丈夫叫“主人”。日本社会这样的男女地位,基础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结构,男子必须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不过近年来,日本进入高龄少子化社会,人口劳动力缺乏,日本政府不断推行计划,鼓励日本女性出来工作,先后废除了多项所得税中的“配偶者特别减免”。日本有家庭的女性继续从事正式工作者,每年都以两位数百分比递增。与此相反,由于日本经济10年的停滞不前,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让许多男人步入失业行列,无法完成传统要求男性承担的责任,自然“英雄气短”。 据共同社去年12月报道,已有10多年历史的日本全国大男子主义协会日前创立月刊《纽带》,呼吁“高明地让妻子欺负,追求家庭和美”,创刊号中还专门刊登该会会长天野周一“曾亲身实践过的"妻子几天不予理睬时小小离家出走作战"的策略”。 当然,并非所有日本男人都像天野会长那样适应这一变化。据日本厚生省调查,近年来,日本竟有35%的夫妻属于“无性婚姻”。日本媒体称,男女地位变化造成的不适应显然是原因之一。但这一结果的原因究竟在于日本男人不适应女性越来越“能干”,还是日本女性因为自立而开始冷淡丈夫,媒体并没有给出答案。 在WEF的这份报告中,中国在职业和技术工人、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排名都是第一;在中层干部、女性部长比例以及整个国家的性别比例中,中国分别排第91位、第101位及第129位。从整体看,中国排名中是第60位,在亚洲属于靠前的。但有关男女地位的辩论不时从各种社会层面涌现出来。 不久前,有人在网上提出修改汉字中众多有辱女性的词汇,引起很多议论。近来,一本名为《拯救男孩》的书宣称,“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男孩学业成绩全线溃败。男孩还身陷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并且越来越严重。男孩的父母和老师注意了,前面到悬崖边了!”这本有关男孩教育的书却意想不到在网上引起许多有关男性和女性地位的争议。有女性网友称,“这是由于男人在温室里长大,如何能强壮?现在男人是靠着男权文化的尾巴支撑他们的尊严。”但立即有网友说:“男孩学业不如女孩只是教育问题。实际上,看看领导开会时男人多还是女人多,就知道现在是谁主导的社会。” “男性萧条”与“女士不优先”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罗 报纸 财富 成功 出租 | |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 | |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6849735
|